春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
崇阳县农业农村局
(一)加强田间生产管理
立春至清明期间,容易出现阴雨、低温、寡照天气,田间生产管理难度加大,要发动生产主体和农户在做好疫病防护措施前提下,主要做好“四抢”措施。
1.抢收。对在园甘蓝、大白菜、小白菜、萝卜、红菜苔、白菜苔、花菜、莴苣、藜蒿、大蒜、莲藕等蔬菜,组织农工及时采收,做好产地质量安全监测,增加鲜菜货源。
2.抢播。一是选择相对集中连片、有大棚设施的基地抢播快生叶菜,如小白菜、大白菜秧、广东菜心、竹叶菜、苋菜等,确保蔬菜生产供给可持续;采用保护地穴盘育苗方式,抢播茄果类、瓜类、豆类幼苗,为露地春季生产准备种苗。二是3月底至4月份,露地抢播茄果类、瓜类、豆类、叶菜类蔬菜,增加花色品种。
3.抢栽。一是选择有大棚设施的田块,抓住“冷尾暖头”的晴好天气,抢栽茄果类、瓜类、豆类幼苗,尽量采取三层(地膜、小拱棚、大棚)覆盖,力保春季市场供应;二是3月底至4月份,利用大棚设施提供的菜苗,露地或小拱棚抢栽瓜类、茄果类、豆类、水生蔬菜、叶菜类等,增加蔬菜产能。
4.抢管。设施育苗采用温床或温室集约化育苗,加强苗床管理,注意增温、补光、控湿,防治猝倒病、立枯病,确保早春生产用苗;设施栽培的茄果类、绿叶蔬菜,注意“早揭晚盖”,通风换气,加强防寒保温,注意防治灰霉病;露地越冬十字花科蔬菜注意防治霜霉病、菌核病;大春播露地生产注意做好清园、耕整、晒地,准备好种植用地。
(二)加强防灾减灾抗灾
初春气候多变,倒春寒、大风、连阴雨、雨雪等灾害性天气易发、多发。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急预案,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措施,保障蔬菜安全生产。
1.加强设施防灾。及时加固蔬菜温室大棚,采用多层覆盖、紧闭棚膜等措施提高棚室保温性能;一旦发生低温雨雪天气,要及时排涝降渍、清沟排水,在天气转好时视苗情追肥,适当增施磷钾肥、生物肥,促进恢复生长。在连阴天,设施大棚、日光温室蔬菜注意除湿保温,在天气转好时及时通风降湿,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加热、补光措施,促进植株生长。
2.加强恢复生产。对因灾受损的设施和菜田,及时抢修并补种快生蔬菜,保障蔬菜市场供应。
3.加强病虫防控。重点抓好灰霉病、霜霉病、白粉病、菌核病等病害防控,及时清洁田园。灰霉病、菌核病: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。可选用40%嘧霉胺(施佳乐)800~1600倍液或50%异菌脲悬浮剂悬浮剂800~1600倍液或40%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%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喷雾,每隔7天喷一次,共3次。霜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每隔7天至10天喷施一次,连用三次即可达到满意的疗效。白粉病药剂处理:15%三唑酮wp1500倍;40%福星EC8000倍,或粉锈宁、普力克、朵麦可等。每隔7-10天喷一次,连喷2-3次,喷匀喷足。
4.加强育苗管理。由于防疫隔离对育苗带来很大影响,造成育苗时间推迟,种苗的生产量减少。在做好疫情防范前提下,引导集约化育苗企业尽快开工,开足马力提高育苗产能。